林县石板镇的风里还带着杏花的甜香时,张强的三轮车斗前就多了道鲜红的风景。那面"诚信摊主"的锦旗被他用透明塑料布仔细包好,固定在车把正前方,红绸子在阳光下像团跳动的火,把"诚信"两个金字映得发亮。
"强子,这锦旗咋天天挂着?"隔壁卖山货的王大爷笑着打趣,"不怕被雨淋湿了?"
张强正给顾客称山桃,闻言首起腰,用袖口擦了擦额角的汗:"王大爷,这锦旗可是我的'护身符'呢!"他指了指锦旗,"您看,自从挂上它,来买东西的人都多了!"
确实如此。锦旗挂上的第二天,就有老顾客指着锦旗夸他:"怪不得我说这小伙子实在,原来有锦旗作证呢!"还有路过的外乡人,看见锦旗会特意停下脚步:"诚信摊主?那买你的东西准没错!"
张强心里清楚,这面锦旗不仅是份荣誉,更是块活招牌。他每天收摊后,都会仔细把锦旗从车上取下,用软布擦去上面的灰尘,再小心翼翼地包好。遇到下雨天,他会提前用防水布把锦旗裹得严严实实,生怕雨水玷污了上面的金字。
这天,张强骑车来到林县的桃花镇。刚支好摊位,就有个中年妇女指着锦旗问:"小伙子,这锦旗是真的吗?"
张强点点头,把石板镇的故事说了一遍。妇女听后,连连称赞:"好样的!现在像你这样实诚的人可不多了。"她不仅买了好几斤山桃,还逢人就夸张强诚信,不一会儿,摊位前就围了不少人。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锦旗报以善意。一天,张强在县城的集市上摆摊,突然来了两个城管。其中一个指着锦旗说:"你这锦旗挂在车上,属于违规悬挂物品,得拆掉。"
张强心里一紧,连忙解释:"同志,这锦旗是别人送我的,代表着诚信经营......"
"不管什么锦旗,违反规定就得拆。"另一个城管态度强硬。
张强看着城管严肃的表情,又看看车上的锦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面锦旗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怎么能说拆就拆呢?他想了想,诚恳地说:"同志,这锦旗对我真的很重要。它不仅是份荣誉,更是顾客对我的信任。您看,我摆摊从不缺斤短两,也从不卖烂水果,这都是靠诚信经营换来的。"
城管听了他的话,又看了看摊位上新鲜的水果和整齐的摆放,态度缓和了些:"我们理解你的心情,但规定就是规定。这样吧,你可以把锦旗收起来,放在车上,但不能悬挂在外。"
张强虽然有些不舍,但还是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锦旗从车上取下,收在了车斗里。虽然看不到锦旗了,但他知道,诚信己经深深印在了他的心里,也印在了顾客的心里。
没过多久,张强又遇到了一件事。这天,他在一个偏远的山村摆摊,突然下起了大雨。他赶紧把水果用防水布盖好,自己则躲在三轮车下避雨。这时,一个老奶奶撑着伞走了过来,指着车斗里的锦旗问:"小伙子,这是你的锦旗吗?"
张强点点头,把锦旗拿出来给老奶奶看。老奶奶摸着锦旗,眼里闪过一丝泪光:"好孩子,真是好孩子啊!"原来,老奶奶的儿子也曾捡到过一个钱包,里面有不少钱和重要证件,他也是毫不犹豫地还给了失主,可惜没有留下姓名。老奶奶看到锦旗,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心里十分感慨。
老奶奶不仅买了很多水果,还邀请张强去她家避雨。在老奶奶家里,张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他知道,这面锦旗不仅带来了生意,更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温暖。
日子一天天过去,锦旗上的红绸子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泽,金字也有些褪色。但张强依然视若珍宝,每天都会仔细擦拭。有一次,周远来看他,看到锦旗的样子,笑着说:"强子,这锦旗都旧成这样了,怎么还留着?"
张强轻轻抚摸着锦旗,说:"周远,你不懂。这面锦旗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块布,更是我做人的准则。只要看到它,我就会想起石板镇的陈大哥,想起自己当初做的正确选择。"
周远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知道,这面锦旗己经成为了张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今,张强依然推着他的三轮车,走乡串镇地摆摊。那面有些褪色的锦旗,始终被他精心保管着,放在车斗的最深处。虽然不再悬挂在外,但它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张强前行的道路,也温暖着每一个遇到他的人。
每当看到锦旗,张强就会想起陈建军感激的眼神,想起王大爷赞许的笑容,想起那些因为信任而来到他摊位前的顾客。他知道,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温暖人心、照亮世界的力量。而这面风中的锦旗,就是这种力量最好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