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张雯雯双穿武大郎潘金莲
李浩张雯雯双穿武大郎潘金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李浩张雯雯双穿武大郎潘金莲 > 第15章 捷报传汴梁 宿元景力挺梁山

第15章 捷报传汴梁 宿元景力挺梁山

加入书架
书名:
李浩张雯雯双穿武大郎潘金莲
作者:
邪皇灭天
本章字数:
3258
更新时间:
2025-07-01

汴梁城的晨雾还未散尽,皇宫内己是一片哗然。高俅灰头土脸被押解回朝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金銮殿上,宋徽宗看着跪在阶下的高俅,手中奏折被捏得发皱:"高卿家,你不是信誓旦旦说能踏平梁山?如今这副模样,作何解释?"

高俅额头紧贴冰冷的地砖,冷汗浸透了官服:"陛下明鉴!梁山贼寇妖术惑人,竟能驱使机械连弩,还撒出漫天毒雾......"

"荒谬!"御史中丞宿元景跨步出列,手中竹简重重拍在玉阶上,"臣己收到梁山呈递的战报,所谓'妖术',不过是改良的诸葛连弩与草药迷障。更有沿途百姓证词,证明高俅谎报军情,为报私仇擅自调兵!"

朝堂瞬间炸开了锅。蔡京眯起三角眼,悄悄给心腹使了个眼色。那官员立刻出列:"陛下,梁山草寇意图谋逆,宿大人此举恐有包庇之嫌!"

"住口!"宿元景展开一卷活字印刷的战报,墨迹清晰地记录着战斗时间、地点与缴获物资,"这是梁山用新式印刷术制成的证据,白纸黑字,铁证如山!"

与此同时,梁山聚义厅内,李浩转动着青铜制的"地形观测仪",复盘着战斗细节。目镜中,济州官道的地形起伏尽收眼底:"多亏提前预判了高俅的行军路线,那些改良后的诸葛连弩,才派上了大用场。"

张雯雯擦拭着"蜂鸣传讯器",调试着不同频率的铜铃:"现代的通讯思维,果然能让情报传递快如闪电。不过,朝廷那边恐怕不会善罢甘休。"

话音未落,燕青疾步而入:"大哥,大嫂!汴梁传来密报,蔡京己提议招安,怕是包藏祸心。"

吴用摇着羽扇,目光如炬:"招安看似恩典,实则是将梁山置于虎口。但公然拒绝,又会落下抗旨罪名。"

李浩沉思片刻,突然笑道:"既然是阳谋,那我们就顺势而为。但在此之前,要先做两件事——"他拿起炭笔,在羊皮纸上画出两个计划:"第一,扩大炊饼坊的活字印刷规模,将战报真相传遍各州府;第二,改良医馆的诊疗器械,为应对后续变故做准备。"

三日后,当汴梁百姓咬开炊饼,发现夹层里"高俅谎报军情,梁山保境安民"的传单时,街头巷尾彻底沸腾了。茶楼的说书先生敲着醒木,讲起"双穿夫妇智斗高俅"的故事;孩童们举着传单奔跑,传唱着新编的童谣:"诸葛连弩响震天,梁山好汉破奸谗!"

而在蔡京府邸,太师看着满桌的传单,气得摔碎了茶盏:"好个李浩张雯雯,竟敢用市井手段搅动舆情!来人,让鸿胪寺加快招安文书的拟定!"

另一边,梁山医馆内,安道全正惊叹地看着张雯雯展示的"伤员分流台"。机械臂精准地将伤员送往不同诊疗区,竹牌上用速记符号标注着伤情:"此等巧思,莫说大宋,怕是古今未有!"

鲁智深扛着禅杖走来,咧嘴笑道:"俺老鲁今早用这玩意儿,三两下就安顿好了二十多个伤兵!"他话音刚落,瞭望塔突然传来梆子声——朝廷使者,己到山脚下。

李浩整理衣袍,眼神坚定:"该来的总会来。记住,无论招安文书说什么,我们都要留三分后手。"

聚义厅外,阳光刺破云层。当使者展开圣旨的刹那,山风卷起檐角铜铃,与远处炊饼坊传来的印刷声交织在一起。一场更大的博弈,正悄然拉开帷幕。

此时的汴梁城,关于梁山的讨论愈演愈烈。街头巷尾,百姓们围聚在一起,争相传阅着藏在炊饼里的传单。有人拿出传单上绘制的诸葛连弩改良图,啧啧称奇;有人则对那用草药制成的迷障粉配方感到好奇。

"原来梁山好汉用的不是妖术,是实实在在的本事!"一位老者捋着胡须感叹。

"可不是嘛,听说他们还开医馆免费给百姓看病!"旁边的商贩附和道。

舆情的天平渐渐倾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梁山。而这一切,都在李浩和张雯雯的计划之中。

夜幕降临,梁山炊饼坊依旧灯火通明。伙计们忙碌地印刷着新一批传单,这些传单将随着明日的商队,送往更远的州府。张雯雯看着忙碌的众人,转头对李浩说:"大郎,舆论战己初见成效,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李浩点点头:"不错。招安只是第一步,我们要在这棋局中,为梁山谋一条生路。"

此时,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一声又一声,回荡在梁山脚下。而一场关乎梁山命运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