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天佑雄图
1865年,天佑雄图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1865年,天佑雄图 > 第65章 土著融合 (有限合作)

第65章 土著融合 (有限合作)

加入书架
书名:
1865年,天佑雄图
作者:
沙漠听海
本章字数:
11700
更新时间:
2025-07-09

燥热的风卷起红色的沙尘,掠过库伦加河谷嶙峋的怪石和稀疏的耐旱灌木。这里是新夏疆域与广袤内陆荒漠的交界地带,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却也是几条重要季节性水源的交汇处。一支由二十名新夏卫士兵、十名驮马和几辆大车组成的特殊队伍,正沿着新近开辟的、还显得粗糙的土路,谨慎地向河谷深处行进。

领队的正是马盛。他骑在一匹健壮的栗色驮马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两侧陡峭的崖壁和茂密的灌木丛。他身后,士兵们虽然保持着行军警戒,但神色间少了几分临战的紧绷,多了几分新奇与探索。大车上装载的并非武器弹药,而是捆扎整齐的厚实棉布、成袋的粗盐、打磨得锃亮的铁制小刀、斧头、针线包,甚至还有几面打磨光滑、能清晰照出人影的小铜镜。这是新夏成立以来,第一次主动派出、规模最大、携带礼物最丰厚的“亲善贸易队”,目标正是世代居住在这片河谷及周边区域的库伦加部落。

洪天佑一身便于行动的青色棉布短打,外罩轻便皮甲,骑在队伍中央。他拒绝了坐更舒适的马车,坚持骑马而行。福伯则坐在一辆大车上,身边堆放着几本厚厚的册子和精心准备的礼物——几把装饰性的、镶嵌了贝壳的礼仪匕首,以及几幅用丝绸装裱的、描绘新夏堡丰收景象的水墨画。赵铁鹰没有随行,他坐镇新夏堡,防备可能的突发状况。

“殿下,前面就是库伦加人常说的‘红岩口’了。”马盛勒住马缰,指着前方两座如同巨斧劈开、通体赤红的巨大山崖夹峙形成的狭窄隘口,“过了这里,就是他们传统认定的核心猎场。按之前接触过的那个老猎户的说法,他们的部落营地,离此不远。”

洪天佑点点头,目光锐利地观察着隘口的地形。岩壁上隐约可见一些古老的、色彩己经黯淡的岩画,描绘着狩猎、舞蹈的场景。“命令队伍,在此暂停。升起我的旗帜,还有…那面新做的旗。”

一面蓝底金龙旗(新厦国旗)和一面特制的、绣着握手图案(象征合作)的白色旗帜被迅速升起,在干燥的河谷风中猎猎招展,向可能存在的观察者传递着明确的信号。

队伍停下,士兵们原地警戒,饮水喂马。洪天佑则和福伯、马盛下马,走到隘口前一片相对平坦的沙地上。

“库纳!”马盛扬声喊道,用的是生涩但努力清晰的库伦加语,“库伦加的朋友!我们的“首领”亲自带着和平与礼物来了!”

声音在空旷的河谷中回荡,惊起了几只栖息在岩缝中的岩鸽。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但每一秒都带着未知的紧张。洪天佑能感觉到身后士兵们微微绷紧的神经。突然,对面高耸的红色岩壁阴影中,几个矫健的身影如同壁虎般无声无息地滑落下来,稳稳落在沙地上。他们皮肤黝黑,身材精瘦而结实,身上涂抹着赭石色的图腾纹路,腰间围着兽皮,手中握着打磨锋利的石矛和沉重的回旋镖(B),眼神锐利如鹰隼,带着毫不掩饰的戒备与审视。

为首的是一个年约五旬的老者,正是之前在新夏边境猎场偶遇、并有过短暂接触的老猎人库纳。他脸上深刻的皱纹如同刀刻,眼神却依旧明亮锐利。他认出了马盛,目光扫过洪天佑和福伯,最终落在那两面飘扬的旗帜上,紧绷的神色似乎缓和了一丝。

“新夏…?”库纳用带着浓重口音的土语问道,目光在洪天佑身上停留。

洪天佑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温和但绝不卑微的笑容,他没有试图说库伦加语,而是用清晰缓慢的汉语,配合着手势:“我是洪天佑,新夏的首领。库伦加的朋友,我们带着善意而来,不是敌人。”他指了指身后大车上的货物,“盐,布,铁器,送给勇敢的库伦加猎人。”又指了指那面握手旗,“和平,合作。”

库纳显然无法完全听懂汉语,但他看懂了洪天佑的手势和指向货物的动作。他身后的几个年轻战士眼中瞬间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渴望,尤其是看到那些闪着寒光的铁制小刀和斧头,以及那厚实的、能抵御寒风的棉布。库纳沉默着,目光在洪天佑坦荡的眼神、丰厚的礼物和那面奇怪的握手旗之间来回逡巡。他能感觉到对方首领身上那股不同于普通商人的沉稳气度,以及这支队伍虽然精悍却明显收敛的敌意。

终于,库纳微微点了点头,用土语说了几句。一个年轻的战士转身,对着岩壁上方发出一声悠长而奇特的、如同某种鸟类的鸣叫。

很快,更多的身影从岩壁的阴影和河谷的灌木丛中显现出来。男女老少都有,人数约莫百余人。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支奇特的队伍,尤其是那些从未见过的货物和旗帜。几个胆大的孩子甚至想靠近大车,被大人紧张地拉住。

库纳走上前,对着洪天佑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指向河谷深处:“洪…请。”

库伦加部落的营地依偎在一处有地下泉眼涌出的岩壁凹地内,比想象中更大,也更…原始。低矮的、用树枝和草皮搭成的窝棚(Wurley)散乱分布,空气中弥漫着篝火的烟味、鞣制兽皮的气味以及一种混合着泥土和植物的气息。营地中央的空地上,几堆篝火正燃烧着,上面架着烤得滋滋作响的袋鼠肉。

洪天佑等人的到来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库纳显然是部落中极具威望的长者,他大声地用土语向围拢过来的族人解释着,不时指向洪天佑和那些货物。当大车上的布匹、盐袋、铁器、铜镜被一一卸下,展示在空地上时,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压抑不住的惊呼和议论。尤其是那些闪亮的铁刀、斧头和能清晰映照出自己面容的铜镜,对仍处于石器时代的库伦加人来说,冲击力不亚于神迹。

洪天佑示意福伯。福伯立刻指挥士兵,将一部分礼物当场分发:厚实的棉布优先分给带着孩子的妇女;盐分给各家各户;小巧锋利的铁刀则分发给成年的男性猎人。库纳作为长老,得到了一把镶嵌了贝壳的礼仪匕首和一面最大的铜镜。

当库纳接过那面沉重的铜镜,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自己布满皱纹却威严的面容时,他的手微微颤抖了。他身后的族人们更是屏住呼吸,眼中充满了敬畏与不可思议。盐的咸味是生存的必需,布匹的温暖是身体的慰藉,而铁器的锋利和铜镜的清晰,则首接冲击着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知边界。

“谢…洪。”库纳抚摸着光滑的镜面,抬起头,用生硬的汉语词汇表达谢意,眼中第一次露出了真诚的、而非仅仅是出于交换的善意。

洪天佑微笑着点点头,他知道,物质上的震撼只是第一步。他需要建立更深层次的连接,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纽带。他走到营地中央最大的一堆篝火旁,示意福伯展开那几幅丝绸装裱的水墨画。

第一幅画:描绘的是新夏堡丰收的景象。金黄的麦浪翻滚,沉甸甸的麦穗低垂;健硕的牛羊在丰美的草场上悠闲吃食;整齐的农舍升起袅袅炊烟;远处是初具规模的新夏港,帆影点点。画风写实,充满了勃勃生机与富足祥和。

库伦加人围拢过来,好奇地看着这幅完全不同于他们岩画的“神奇图案”。洪天佑指着画中的麦田,又指了指天空,用手势模仿太阳运行的轨迹:“天…有信。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他缓慢而清晰地吐出这几个汉语词汇,然后指向画中按照节气规律劳作的农夫,“遵循天的规律,大地就会赐予丰厚的回报。”

库纳和几位年长的族人看着画中那从未见过的、如同金色海洋般的麦田和成群的牛羊,听着洪天佑口中那关于“天时”、“规律”的话语,眼中露出了深思。他们祖祖辈辈依赖狩猎和采集,食物来源极不稳定,饱受饥馑之苦。画中那种稳定的、可预期的富足生活,对他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洪天佑又展开第二幅画:描绘的是新夏卫演武的场景。整齐如林的士兵,闪亮的兵器,肃杀的军阵。他没有过多解释这幅画,只是平静地说:“强大的力量,是为了守护家园,守护遵循天道、辛勤劳作所获得的果实。不是为了掠夺。”他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库伦加人,最后双手做了一个交叉阻挡的动作,“新夏,库伦加,和平。共同的敌人,是饥饿,是疾病,是破坏这片土地安宁的掠夺者。”

库纳的目光在丰收图与演武图之间来回移动。他听懂了“守护”和“掠夺”。新夏人展示的富足来源于对“天时规律”的掌握和强大力量的守护,而非像某些传说中贪婪的白人那样,只知道掠夺土地和杀戮。这与他部落奉行的、与自然共存的朴素观念,隐隐有相通之处。

“洪…说的,道理。”库纳缓缓点头,用土语对身边的族人解释着,族人们听着,看着那两幅神奇的画面,敬畏的目光中又增添了几分认同。

福伯见时机成熟,上前一步,展开一本厚厚的册子——那是新夏草拟的《库伦加河谷友好通商互不侵犯条约》(草案),用极其简明的图画和符号表示,并配有库纳能勉强理解的简单土语词汇注解。核心内容很简单:

1. **互不侵犯:** 新夏与库伦加部落以库伦加河谷为界,互不攻击,互不侵犯对方领地。

2. **公平贸易:** 新夏定期(如每季初)派遣商队,携带盐、布、铁制工具(小刀、斧头、针)、陶器等,交换库伦加部落的优质毛皮(尤其是袋鼠皮、沙袋鼠皮)、特有的草药、蜜蜡以及…关于周边地理、水源、其他部落动向的情报。

3. **水源共享:** 库伦加河谷内的几处主要泉眼,在旱季时,新夏在河谷外围建立的哨所可以有限取水(需提前告知库伦加人),并承诺协助维护水源清洁。

4. **互助原则:** 若遇共同的外部威胁(如大型掠食兽群、流窜的凶悍马匪),双方有义务互通消息,必要时可协商互助。

库纳和几位部落长老围拢过来,仔细地看着那些图画和符号,低声用土语激烈地讨论着。新夏人提供的货物是他们急需的生存物资,而他们需要付出的毛皮、草药和情报,对他们来说并非难以承受的代价。最关键的是,那份互不侵犯的承诺和关于守护家园的理念,契合了他们最根本的安全需求。水源共享的条款也显得相对公平。

讨论持续了约半个时辰。最终,库纳作为代表,走到洪天佑面前。他没有说话,而是拿起一根削尖的木炭,在福伯展开的条约草案末尾,郑重地画上了一个代表库伦加部落的图腾符号——一只奔跑的沙袋鼠(Bilby)。然后,他拿起那柄洪天佑赠送的礼仪匕首,在自己的手臂上轻轻划了一道小口,将一滴血珠滴在沙袋鼠图腾的旁边。

洪天佑心领神会。他接过匕首,同样在自己手指上刺破一点,挤出一滴鲜血,滴落在库纳的血珠旁边。两滴殷红的鲜血,在粗糙的纸页上缓缓相融。

“血盟!”库纳看着融合的血迹,用土语庄重地说道。

“血盟!和平!合作!”洪天佑用汉语清晰地回应,声音传遍整个营地。

库伦加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这代表着契约的成立,代表着一段新关系的开始!年轻人们兴奋地围着那些铁器和布匹打转,妇女们抚摸着厚实的棉布,老人们则对着那两幅水墨画指指点点,眼中充满了对画中那个富足、有序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当夜,库伦加部落举行了盛大的篝火晚会,欢迎远道而来的新夏朋友。烤得焦香的袋鼠肉、沙袋鼠肉,还有采集来的甘甜块茎和野果被热情地分享。库伦加的猎人们展示了他们精湛的回旋镖投掷技巧和独特的狩猎舞蹈,充满了原始野性的力量与韵律。

洪天佑也让新夏卫的士兵们展示了简单的队列和一套融合了战场搏杀技巧的简化军体拳。整齐划一的动作和蕴含其中的力量感,再次赢得了库伦加猎人们的尊重。几个大胆的库伦加青年甚至跟着比划起来。

晚会气氛热烈,酒(新夏带来的少量米酒)酣耳热之际,洪天佑看着篝火旁那些充满活力、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库伦加青年男女,再看看自己队伍中那些同样年轻、因长期艰苦拓荒而显得沉默寡言的新夏士兵,一个酝酿己久的想法浮上心头。

他找到正和一位库伦加长老交谈的福伯,低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福伯,你看,库伦加的年轻人,体格健壮,熟悉这片土地,充满活力。我们的年轻人,踏实肯干,掌握着更先进的生产技艺。他们,都是这片土地未来的主人。”

福伯何等精明,立刻明白了洪天佑的深意:“洪公的意思是…鼓励…通婚?”

“不错!”洪天佑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单纯的贸易和条约是脆弱的。唯有血脉相连,文化交融,才能真正将库伦加人,乃至更多愿意接受新夏秩序的土著部落,融入我新夏的根基之中!这比单纯的武力征服或经济控制,更加深远,也更加牢固!同时,这也是最快增加新夏人口、充实边疆、稳固统治的良策!”

他指向篝火旁一个正偷偷看着新夏卫士兵、眼神羞涩而大胆的库伦加少女,又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正在笨拙地学着库伦加人投掷回旋镖、引得众人善意哄笑的新夏年轻铁匠:“你看,年轻人之间,天然的吸引。我们需要的,是打破隔阂,提供桥梁,创造机会!”

福伯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老朽明白了。此事需徐徐图之,但大有可为!通婚者,可给予双倍土地份额奖励!其子女,自动获得新夏国民身份,享受同等教育权利!部落中愿意学习汉语汉文、掌握新夏技艺者,优先考虑!甚至…可选拔部落中优秀青年,进入新夏卫或工坊学习!” 这位老管家瞬间就想到了具体的激励措施和同化路径。

洪天佑赞许地点点头:“正是此理!文化的吸引力,才是真正的融合剂。让他们看到,成为新夏的一部分,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地位,更广阔的未来!库伦加人崇尚勇武,敬重自然,这与我们农耕文明中‘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某些理念,并非不能相通。我们要做的,是引导,是包容,是让‘华夏’这个概念,在这片新生的土地上,拥有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他顿了顿,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此次随队带来的物资中,再加拨一批鲜艳的绸缎和精致的陶器。告诉马盛,让他手下的年轻人,别光顾着站岗,多和库伦加的年轻人交流交流,一起打猎,一起修路!我们回去后,立刻拟定《新夏国民通婚融合令》,明确奖励与保障!新夏的未来,需要更多新鲜的血液,需要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都成为我们的一份子!”

福伯深深一揖:“殿下英明!老朽定当全力推行!”

篝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两张写满深谋远虑的脸庞。在库伦加河谷这个原始的营地里,一个超越简单贸易、旨在从文化和血脉层面彻底融合土著、最大化增强新夏国力的宏大战略,悄然拉开了序幕。

几天后,当洪天佑的商队满载着珍贵的毛皮、稀有的草药和关于西南部地理、其他部落动向的详细情报,在库伦加人充满善意的目送下离开河谷时,队伍中悄然多出了三个人:两个自愿跟随商队前往新夏堡学习铁匠技艺和汉语的库伦加青年,以及一个大胆决定跟随新夏卫一名年轻什长(班长)回去“看看新夏堡是什么样子”的库伦加姑娘。

马盛看着那姑娘羞涩又兴奋地骑在分配给她的温顺驮马上,再看看自己手下那个平时木讷、此刻却紧张得手脚都不知道往哪放的年轻什长,忍不住咧开嘴笑了。他凑到洪天佑马旁,低声道:“殿下,您这招…高!实在是高!我看啊,用不了几年,这库伦加河谷,就得改名叫‘新夏库伦加镇’喽!”

洪天佑望着前方开阔起来的道路,以及更远处新夏疆域上正在升起的炊烟,嘴角也勾起一抹深邃的笑意。武力是剑,经济是盾,而文化与血脉的融合,则是塑造一个真正强大、稳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夏的灵魂!库伦加,只是一个开始。新夏的信息之翼(电报)即将展开,而融合之网,也正悄然撒向这片广袤而充满潜力的荒原!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