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宁荣二府掌控京营,边军也有大量亲信,可以说整个开国元勋的力量十分的巨大。
但是祖辈打下金山银山,也架不住后人坐吃山空啊。
宁荣二府的情况,其实也是整个开国元勋的缩影。
事实上,四王八公之中,除去四王因为世袭罔替爵位不变,其余国公府爵位降得也是非常厉害,影响力急剧下降。
再加上府中子弟一个个贪图玩乐,不思进取,整个开国元勋派系的衰败可谓是肉眼可见。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四王世家之中。
尽管他们依然是王爵,但空有爵位并无实权,不过是纸老虎罢了。
对于北静郡王那不疼不痒的威胁,贾珣丝毫不慌。
至于说飞鸟尽良弓藏,这就更不在贾珣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真到了剑拔弩张哪一天,谁是飞鸟谁是良弓,谁是藏弓之人,还不好说呢。
开国元勋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们没有真正掀桌子的底气。
所以面对着建元帝的试探压榨,他们象征性的反抗一下后,感觉事不可为,就会选择退缩。
这就形成了恶循环,所以开国元勋是绝对斗不过建元帝的。
毕竟一直让步,削弱自身,等到削弱的差不多了,那基本也就把开国元勋最后的一点血气消磨,成了温顺忠犬了。
这就跟过秦论一般无二,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建元帝不把开国元勋彻底驯化,是绝不会放手的。
但贾珣不存在这个问题,贾珣并不缺乏掀桌子的勇气。
真到了兔死狗烹那一天,贾珣并不介意神都染血,天下大乱。
言归正传,在北静郡王离开之后,贾珣也是看明白了,建元帝的目的已经达成,要不了多久,整顿京营之事怕就要拉开帷幕了。
对于如何整顿京营,贾珣其实并不担心,只要建元帝敢下令,就京营那群空架子,贾珣带着两万大军就给京营扫了,一口气全宰了都不是问题。
接下来贾珣就等着四王出招,在京营整编之事上一较高下了。
在北静郡王离开镇北王府不久之后,乾清宫内,听完了夏守忠的回报后,建元帝若有所思说道。
“如此说来,北静郡王应该是被镇北王拒绝了。”
夏守忠微微点头后说道。
“应该是如此,北静郡王多半是想拉拢镇北王,在京营整编一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他离开镇北王府时面色怒气难平,回府之后便派人召京营节度使王子腾去王府,肯定是在商议如何抗拒整编之事。”
“陛下,您看接下来此事该如何继续啊。”
建元帝轻笑一声后道。
“该铺垫的都铺垫好了,若是不趁热打铁,岂不是辜负了这一番谋划。”
“夏守忠,处决泄露整编京营的宫人,明天召镇北王入宫。”
听到这里,夏守忠不由得一阵胆寒,好家伙,下令让泄露消息的是你,如今要杀人的也是你。
陛下,在你手底下当差,还真的是危险感满满啊。
尽管心里惊恐,但夏守忠还是恭敬行了一礼。
“奴婢遵旨。”
在夏守忠离开殿中去处理事情后,建元帝喝了口茶,而后静静的思考起来。
从这一次的监察试探来看,结果还是比较让建元帝满意的。
不过建元帝想来也不觉得有什么诧异。
毕竟在建元帝看来,自己一手把贾珣一个落魄的亡命之人提携到了镇北军主帅,又册封镇北王,他对自己感恩戴德那不是理所当然嘛。
这点忠诚度他肯定还是有的。
如此一来,接下来京营整编以及接管羽林卫之事,自己就能够放心交给贾珣来做了。
从贾珣回神都的那一刻起,建元帝就已经想好了该如何使用贾珣。
一个二十岁的王爵,封无可封,功高震主,那处理他是迟早的事情。
不过在处理之前,让他能够为自己的大业做出一份贡献,也算是他的造化了。
等料理完开国元勋,转手再把这些新兴勋贵一料理,整个大周的权力,自然被自己牢牢把握在手中,任何人都觊觎不得。
在畅想了一番后,建元帝脸上也是不由得浮现笑容。
转过天来,乾清宫中,贾珣一早便被内侍召到了宫中。
在来到殿中后,贾珣行了一礼后说道。
“臣见过陛下。”
建元帝淡然一笑说道。
“镇北王不必拘礼,夏守忠,赐座。”
“奴婢遵旨。”
随后夏守忠搬来一把椅子,贾珣坐下后淡然说道。
“谢陛下。”
建元帝温和说道。
“镇北王劳苦功高,这都是应该的。”
“这两日神都出了些流言,想来镇北王应该听说了吧。”
贾珣微微点头后说道。
“回陛下,臣略有耳闻,只是按理来说,此乃内廷之事,怎么会轻易传出呢。”
建元帝看向夏守忠冷声说道。
“夏守忠,你来解释解释吧。”
夏守忠赶忙满脸愧疚说道。
“奴婢遵命,镇北王,此事原本只是陛下与咱家交谈,陛下有意整顿京营,恰好镇北王以治军见长,当是不二人选。”
“只不过没有想到,宫人之中有人无意听到此事,而后泄露了出去。”
“泄露此事的宫人,已经被全部处决,还请王爷恕罪。”
贾珣摆了摆手说道。
“夏公公言重了,本王并无责怪之意,只是觉得事以密成。”
“陛下,臣对京营业略有所知,那基本就是开国元勋的利益所在。”
“昨日北静郡王来到臣的府中,便有抗拒整编之意。”
“打草惊蛇,而今他们必有应对之策,整顿京营的难度,怕是要高了许多。”
建元帝微微点头说道。
“朕担心也正是此事,但京营负责拱卫神都,若是没有一个朕的心腹近臣执掌,朕也无法安心。”
“放眼朝中,除镇北王外,再也无人能担此重任。”
“镇北王,你意下如何?”
贾珣犹豫了一下后说道。
“陛下如此信任,臣感激涕零。”
“但臣已经领羽林卫禁军,倘若再负责整顿京营之事,实在不妥,还请陛下再委派旁人吧。”
建元帝听后摆了摆手说道。
“镇北王此言谬也,当年朕将三十万镇北军尽数托付于卿家之手,君臣不疑,此乃美谈佳话。”
“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便是京营与羽林卫都由卿家执掌,又有何不可呢。”
贾珣自然知道,这话听听就可以了。
三十万边军和二十万驻守京师的军队,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手握三十万边军,想一路起兵谋反,打到京师改朝换代,没个几年的功夫休想成功,这还是非常顺利的情况下。
但若是手握二十万京师军队,那改朝换代,不过是弹指之间。
自己要是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接受了京营兵权,那就等着建元帝心生猜忌提前对自己下手吧。
眼下贾珣在神都的根基还不稳固,不能够贸然起兵,所以还是要装一波的。
因此贾珣拱手一礼后说道。
“陛下如此,真叫臣铭感五内。”
“但臣实在不敢领受京营兵权,还请陛下另择贤良。”
听到这里,建元帝心中也是放心了不少。
这要是贾珣是个有野心的人,一听说自己要把京营兵权下放给他,就乐的合不拢嘴,领旨谢恩,那自己就要调整思路,先把贾珣这个有野心的人给做掉了。
PS:作者强调一下,本书是QQ阅读首发的,这边是会员包月制度,开通会员之后全站畅读,所以都是五万字上架。
各位起点的老哥们如果想追读本书,又觉得免费章节太少的,欢迎移步Q阅,感激不尽,理解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