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贾珍可不同啊,贾珍是宁国府的家主,又不是贾老太太的血亲。
而且最关键的是,宁荣二府虽然都是出自贾氏一族,但若论及尊卑,宁国府是长房,荣国府只是二房。
所以历代贾氏一族族长,都是由宁国府袭爵之人担任。
现在自然也不例外,贾珍乃是贾氏一族的族长。
虽然贾珍辈分小,算是贾老太太的孙辈。
可若真的论的真点,这贾氏一族的事情,贾珍绝对是说一不二,比贾老太太有发言权太多了。
否则七年前王夫人想发泄心中不满,将贾珣一脉从族谱抹除,也不会求上贾珍了。
因此贾珍如果不给贾老太太面子,贾老太太还真就拿贾珍没什么办法。
看到贾珍如此这般,贾赦心中也是更有底气了。
“母亲,珍哥儿如此这般,其态度不言而喻了。”
“母亲若一意孤行,只会害了我荣国府。”
“您愿意保住二房那个不肖子孙,儿子没什么办法。”
“但我大房不愿被牵连其中,是一定要分家的。”
“若是母亲觉得儿子忤逆不孝,不配承袭爵位,就请上奏陛下,从府中另择贤能袭爵吧。”
“孩儿告退。”
贾赦说完行了一礼,随后离开了荣禧堂中。
眼见如此,贾老太太气的拿起茶盏便摔得粉碎。
“反了,反了,全都要反了。”
贾老太太顺风顺水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到了这般年纪,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情。
一个是自己的亲儿子,另一个是自己的孙辈,居然没一个听自己的,这让贾老太太一张老脸实在挂不住。
另一边,王夫人一看如此这般,心里顿时更打鼓了。
要说现在荣国府谁最害怕,那不用说,自然就是王夫人这个跟贾珣结仇最深的人了。
有荣国府庇佑,她们母子还能跟贾珣斡旋一下。
如果没了荣国府庇护,贾珣想弄死她们,简直是不费吹灰之力。
王夫人赶忙跪到贾老太太身旁说道。
“母亲,大哥和珍哥儿他们是落井下石,恨不得我们母子去死啊。”
“您不看在儿媳嫁到府中多年,为贾家生儿育女的份上,也求您看在宝玉这孩子实在可怜,给我们母子一条生路吧。”
看着王夫人如此这般,贾老太太也是十分头疼,但她这么多年都偏心二房,自然也是不忍让王夫人这么跪着。
贾老太太起身搀起了王夫人后说道。
“好了,我又没说不管,这样,容我想想办法。”
“放心吧,这个家,是绝不能分的。”
听到贾老太太这么说,王夫人心里安心不少,随后婆媳二人便商议了起来该如何应对。
傍晚,武英殿内灯火璀璨,文武重臣齐聚武英殿,共同为镇北军凯旋将士庆功。
建元帝还是非常有数的,知道自己在这,群臣放不开,所以在简单的讲了两句话,赐了几杯酒后,就很主动的退场了。
接下来的武英殿便成了一个大型交际晚会。
作为镇北军统帅,平定燕云十六州的首功之臣,贾珣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宗室亲王,朝廷重臣,接二连三上前向贾珣敬酒寒暄。
到了贾珣这个地位,自然也没人敢再灌酒之类,大家都是浅尝即止。
当然了,有想与贾珣交好者,自然就有看贾珣不顺眼的人。
比如说开国元勋派系的领袖四王,他们对于贾珣的态度就不怎么友好。
其实说来原因也很简单,四王之一乃是北静郡王,而贾珣王爵封号为镇北王,一个是北静,一个是镇北,这无疑是贾珣压了北静郡王一头。
就像凤雏庞统到了落凤坡一样,听着就不是什么好兆头。
所以虽然四王来到了武英殿,但那是因为建元帝下旨了,在京的勋贵重臣都要前来为镇北军庆功。
因此他们四个此时聚在一起,形神之间,对贾珣也是多有不屑。
对于四王的反应,贾珣也是尽收眼底,不过对此贾珣也并不在乎,相反,四王的这个举动,反倒是令贾珣有些安心了,这也是四个蠢货。
这种有点什么心思都会体现出来的人,是最不值得忌惮的。
真正可怕的人,直到把刀捅到敌人胸口的前一秒,脸上还对敌人露出人畜无害的微笑。
就比如嘉靖年间的名臣徐阶。
徐阶是严嵩倒台之后的首辅,在此之前,他隐忍了几十年。
为了使得严嵩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徐阶把自己的亲孙女许给了严嵩的孙子做妾室。
在此之后,徐阶抓住机会一举把严嵩打垮,成为了首辅。
这才是真正的狠人。
相比之下,四王稚嫩的令人觉得可笑。
特别是南安郡王,在西海沿子领军作战,身为一军统帅,居然能够被番邦生擒了,还有脸让赎人。
也难怪开国元勋在四王的带领下日渐衰微,按照红楼梦的剧情发展,在收拾完了四大家族之后,皇帝下一个要收拾的,应该就是四王世家了。
自己的对手是一群蠢货,还有什么比这个消息更值得人开心的呢。
想到这里,贾珣脸上的笑容又灿烂了两分。
就在敬酒进入尾声之时,一个中年男子身着常服来到贾珣近前恭敬行了一礼后说道。
“下官东明伯姜安诚,见过王爷。”
在看到了眼前的东明伯后,贾珣愣了一下,这个人看起来好生熟悉啊。
在仔细回忆了一下后,贾珣想了起来,东明伯,那不是似锦里女主姜似的父亲嘛。
(PS:解释一下,姜安诚的爵位原剧中是东平伯,不过考虑到四王里有一位东平郡王,这肯定是犯忌讳了,所以就改成东明伯,希望各位老哥理解,另外感谢书友累老哥的指正,这一点作者一开始还真没考虑到。)
俗话说的好,有菲选菲,无菲选圆。
无菲无圆,那就选甜。
大甜甜的颜值那还是相当能打的。
就冲着姜安诚有个如花似玉的闺女,贾珣就打定了主意,这个朋友自己交定了。
另一边,姜安诚看着贾珣盯着自己,心里有些忐忑道。
“王爷,可是下官有什么冒犯之处吗?”
贾珣摆了摆手后道。
“东明伯多虑了,本王只是看着东明伯很像本王一位故人而已。”
“日后若有闲暇,东明伯可来本王府上多多走动,本王扫榻相迎。”
姜安诚听后心里一喜,连连点头说道。
“王爷如此说,真乃是下官之幸。”